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亳州市投资促进中心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索引号: 12341600682091834K/202407-00023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投资促进中心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其他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96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6-07 发布日期: 2024-07-08
索引号: 12341600682091834K/202407-00023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亳州市投资促进中心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其他
有效性: 有效
关键词:
名称: 关于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96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6-07
发布日期: 2024-07-08
关于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96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7-08 16:51 信息来源:亳州市投资促进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黄西亮、刘静、巩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2023年以来,亳州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总基调,牢把稳和进、深悟立与破,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统筹推进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一、主要成效

(一)全市招商引资总体情况。2023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10个、计划总投资2680亿元,个数同比增长100%,金额同比增长190.3%;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2个、计划总投资1570.4亿元,个数同比增长76%,金额同比增长186%。今年1-4月份,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32个、计划总投资1245.3亿元。全市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31个、计划总投资545.4亿元。2023年度市投促中心牵头负责的全市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项目情况全省排名第一、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项目纳统情况全省排名并列第一。

(二)利用省外资金方面。2023年,全市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243个,实际到位资金562.6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亿元以上在建沪苏浙投资项目108个,实际到位资金253亿元。今年1-4月份,全市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146个,实际到位资金150.5亿元,同比增长6.06%。其中全市亿元以上在建沪苏浙投资纳统项目40个,同比增长185.71%,实际到位资金39.03亿元,同比增长79.04%。

(三)徽商回归方面。2023年,全市亿元以上在建徽商回归项目9个,实际到位资金42亿元。今年1-4月份,全市亿元以上在建徽商回归项目15个,实际到位资金9.9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全力开展招商活动。坚持高位推进,瞄准重点区域,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全力以赴、全员上阵的招商大格局。市领导带队深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开展推介活动;严格落实县区和开发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拿出三分之一精力抓招商”;派遣招商组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开展驻点招商;多渠道搜集投资信息,建好信息档案。坚持“季度签约”,督促县区、开发区加大线索跟进和项目洽谈工作力度,推动在谈项目尽快签约。

(二)全力提升招引质效。制定《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做好2024年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为全市开展招商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围绕“4+6”主导产业,梳理产业发展趋势,对标学习沪苏浙等先进地区做法,制定产业招商地图,注重“龙头+配套”的组合,厚植产业链发展思维,坚持“抓大不放小”原则,瞄准重点产业链的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明确招商主攻方向,主动出击、精准发力,紧盯产业找项目、紧盯项目招企业、紧盯企业抓落地。

(三)全力推动招大引强。实施新兴产业发展计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轻纺服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依托与国药集团、广药集团、华润医药集团等产业巨头的良好合作关系,深挖合作潜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主导产业迭代升级。全方位加大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合作力度,推进产业协会、异地商会、政府部门之间建立长三角合作联盟,通过合作共建、飞地经济等多种方式,合作开发园区、承接产业转移。

(四)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坚持“投促+发改+统计”项目联合调度机制,市政府每月调度项目进展;坚持督促各县区和开发区明确项目签约、落地、开工时间表,加快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坚持将招商项目入库纳统作为年终考核关键指标,推动项目尽快尽早形成支撑,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纳统早投产。

(五)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永不竣工的工程,今年以来,我市把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相继出台了《亳州市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亳州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十条举措》《亳州市支持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以及《亳州市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暂行办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营商氛围,鼓励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三、下一步打算

(一)聚焦产业发展。全面梳理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聚焦中医药、白酒、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主导产业,以及新型储能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厚植产业链发展思维,瞄准产业链上的重点环节、企业、产品、人才,大力招引补链强链延链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二)围绕重点区域。着眼沪苏浙、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精准把握重点产业企业布局,制定招商地图,编制招商指导手册,加大与奉贤区等全方位合作力度,通过合作共建、飞地经济等多种方式,承接产业转移。

(三)紧盯人才发展。加强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协同,高效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以创新平台建设赋能地区发展,发挥政府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纵深推进“双招双引”活动,推动人才资源开放共享,实现产业发展、企业成长需求与人才有效对接。

(四)创新招商方式。突出基金招商,引导市属国有企业主动融入“大招商、招大商”,探索“基金招引项目落地、项目依托基金建设”的发展路径,鼓励国有控股公司加强与社会资本公司合作,开启“基金+产业”招商新模式,赋能新兴产业加速集聚。突出协会招商,常态化依托异地行业商会开展招商活动,引来更多的好企业、好项目。突出借会招商,借助“投资安徽行”、药博会、中国调味品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大型招商推介活动,有的放矢摸排重点项目线索和重点客商信息,及时跟踪推进。

感谢您对招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主办单位:亳州市投资促进中心 地址:亳州市高新区管委会五楼
联系电话:0558-5859568 皖ICP备19012504号 网站标识码:3416000044 站点地图

皖公网安备34160002000114号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